踏遍千山寻百草 慈心仁术济万家——访全国最美医生、著名民族医药专家张之道
2022-03-15
观看:0

《国医国药》  弘扬国粹

    传承精华    科普惠民

 

◎ 子英

 

张之道0压缩.jpg

 

       【人物介绍

 

       张之道 , 男,汉族,1934 年 4 月 28 日生,云南大姚人,中共党员,楚雄州中医医院离休干部,云南中医药大学首批终身教授,云南省荣誉名中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彝医药分会副会长,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楚雄州敬业奉献模范,2017 年全国“最美医生”,2018 年 6 月度“中国好医生”。

       1958 年,被划成“右派”被下放农村监督劳动的张之道同志带领当地 13名“赤脚医生”办起了禄丰县干海资大队合作医疗站,自制多种彝药膏、丹、丸、散,为当地老百姓看病,极大地缓解了当地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1978 年,出任楚雄州药检所所长,他精心组织科技人员编写了我国第一部《彝药志》,这部著作填补了我国没有彝族本草专著的空白。1985 年他调至楚雄州中医院工作,任民族医药研究科主任。其间,张之道同志带领科技人员制作蜡叶标本 125 种 250 份,自采、自备彝药数十品种,诊治病人上万人次,开展了彝族药对鼻咽癌、肺癌等肿瘤疾病的治疗和科研观察,为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在民族药用药规律方面摸索出了新的治疗途径。

 

张之道1.png

 

       1987 年,张之道因健康原因离休,但离休后从未休息过一天。为规范彝族药药材品种标准,他上山采集彝族药标本;到邱北县为省林业厅从事林药结合试点工作;到成都军区民族民 间医药研究所从事民族药研究;到戒毒所从事彝族药戒毒研究,并在此后十年间研制出彝药“香藤戒毒胶囊”“彝心康胶囊”“绿及咳喘颗粒”“茯蚁参酒”四种国药准字新药。2005 年参加了云南省彝医医院的彝族药材标准建设、彝族药材标本库建设;参与了《中国彝族药学》《云南省中药材标准·彝族药》的编写工作;累积毕生发掘、实践、验证经验,亲自采集、拍摄每一棵药材,出版了《彝药本草》(第一、二卷)专著,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2018 年再次出版。

 

张之道2.png

 

       “我是 1934 年生人,87 岁了,属狗”,远在云南楚雄的电话一头,传来张之道老先生亲切的声音,“前几天带领学生,刚从山上采药回来,医院预约了病人,今天上午要去给大家看病。”老人家乐观地说。

       被誉为彝州李时珍的民族医药专家张之道老先生,与大山百草相伴了60 余年。他曾两次翻越乌蒙山,三次跋涉哀牢山,滇西的爱尼山、白竹山、昙华山、五台山、百草岭,滇中的大青山,滇东北的龙山等彝族地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所走过的崎岖山路达 6 万多里 ;云南省各州市现在保存的 600 多种民族药标本,记载了他为发掘、采集、整理彝族医药和民族文化奋斗不止的艰辛和坎坷历程。

 

不为良相 便为良医

 

       1934 年 4 月 28 日,张之道出生在一个彝汉结合的进步家庭,父亲是大姚县有名的儒生和进步人士。

       1949 年,15 岁的张之道在地下党组织的引导下加入“民青”组织,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54 年入党,在禄丰县委秘书科工作。就在踌躇满志的他欲在事业上大展鸿图时,灾难降临了,1958 年他被划为“右派”,下放农村监督劳动。

       被遣送到禄丰县小窝村监督劳动的张之道,那时才 24 岁。在劳动改造期间,他看到小窝村缺医少药,山区农民群众被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想起了儿时父亲“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教诲,萌生了学医的念头。

 

张之道3.png

 

       那时,在小窝村及附近的村寨,凡是认识药物的或懂得一些简单治疗方法的人,都是他登门拜访的老师。他省吃俭用把积攒的工分买回了《本草纲目》《伤寒论语译》《神农本草经》《内经知要》《药性赋》《医学三字经》《滇南本草》等大量医学书籍并认真学习。到省药检所学习标本制作、植物分类,从制作药物标本、识别药性到采集加工方法,他总是打破砂锅问到底。为了搞清一味药与另一味药主治功效的区别,他曾连夜跑山路去请教老师;为了验证药物有效还是无效,他要亲口尝尝。一次为了证明乌头碱的毒性,他亲自尝试后全身发麻,昏死在山上,直到后半夜醒来,才独自回家。为了采集药物,他常常攀上岩崖,也曾失足跌得晕死过去,险些葬身山壑。数十年里,张之道先后拜访过彝、苗、壮、瑶、白、傣等民族医师 60 余人,他虚心求教,无怨无悔,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地向前迈进。

 

张之道4.png

 

研发新药 填补空白

 

       1978 年,平反昭雪的张之道出任楚雄州药检所所长。他精心组织科技人员编写了我国第一部《彝药志》,这部著作填补了我国没有彝族本草专著的空白。1985 年他调至楚雄州中医院工作,任民族医药研究科主任。其间,张之道同志带领科技人员制作蜡叶标本 125 种250 份,自采、自备彝药数十品种,诊治病人上万人次,开展了彝族药对鼻咽癌、肺癌等肿瘤疾病的治疗和科研观察,为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在民族药用药规律方面摸索出了新的治疗途径。

 

张之道5.png

 

       1987 年,张之道因健康原因离休,但离休后从未休息过一天。为规范彝族药药材品种标准,他上山采集彝族药标本;到邱北县为省林业厅从事林药结合试点工作;到成都军区民族民间医药研究所从事民族药研究;到戒毒所从事彝族药戒毒研究,并在此后十年间研制出彝药“香藤戒毒胶囊”“彝心康胶囊”“绿及咳喘颗粒”“茯蚁参酒”四种国药准字新药。2005 年参加了云南省彝医医院的彝族药材标准建设;彝族药材标本库建设,参与了《中国彝族药学》《云南省中药材标准 • 彝族药》的编写工作;累积毕生发掘、实践、验证经验,亲自采集、拍摄每一棵药材,出版了《彝药本草》(第一、二卷)专著,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2018 年再次出版。

       其中“ 彝心康胶囊”“ 绿及咳喘颗粒”更是因显著的疗效而成为彝族自治州的一张响亮名片。

 

张之道6压缩.jpg

 

群防群治 阻击新冠

 

       2020 庚子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并迅速在全国各地蔓延。在严峻的疫情防控阻击战面前,深居简出的张之道第一时间向医院党委和中国民族医药协会递交了请战书,他说:“我是一名老共产党员,请求组织安排我到最危险的地方去,到最需要的岗位上去,我保证坚决服从组织安排,随叫随到,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为国家和人民贡献一切乃至生命。”

       医院党委不忍让 86 岁高龄的张老再披挂上阵,但心系百姓的张老却丝毫没有停滞。他潜心钻研彝医药对新冠肺炎的作用和疗效,积极参与《云南省彝医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彝医防治方案》的制订和院内制剂申报工作,参与整理防治新冠肺炎处方并向社会公开,其中彝药治疗方案参与了楚雄州确诊患者的临床治疗并取得治愈康复的佳绩。

 

张之道7.png

 

       “中医具有几千年与瘟疫作斗争的实践经验,中医药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维护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自公元 369年至 1647 年,中国发生过 95 次瘟疫大流行。但这一时期中国的人口总数到明朝末期却增长约 3 亿,同时期欧洲人口总数才 1.5 亿。十六世纪欧洲一次鼠疫流行,死亡人数达五千多万。民国 28 年,霍乱大流行,老彝医用彝药马鞭草配方,使彝区群众免遭于难,感染患者起死回生。1968 年滇东南地区流感大流行,省防疫站派出卫生队静脉滴注抗生素控制不了病情,砚山县一位老彝医用夏枯草配方治愈全部患者。2003 年‘非典’期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纯中医药治疗 73 例,全部治愈,且没有任何后遗症。”张老深情地说,“面对瘟疫,我们不但要有方法应对,我们更要有民族文化的自信。人是天生的,药是天生的,人有什么病,自然界就有什么药。”

 

张之道8.png

 

       不顾耄耋高龄,他带领医院工作人员、组织村民上山采挖药材,对紧急收购的新鲜药材组织人员进行切片、晾晒、分装,提供给云南省彝医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配制、生产大锅药。他呼吁疫情防控工作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发动群众、群防群治,把防控疫情、防治疫病和爱国卫生运动结合起来,运用土方土法采集桉树叶、侧柏叶、青蒿、野坝子、野艾蒿等烟熏,以及打醋汤等传统消毒方法进行家庭和周围环境消毒,焚烧垃圾,不留卫生死角,消灭新冠病毒产生和传播的土壤和因素,防患于未然,为疫情防控不懈努力。

 

张之道10.png

 

彝族文化 灿若星辰

 

       平日谦虚寡语的张老,谈起彝族医药和文化总是滔滔不绝,他说:“人体小宇宙、宇宙大人体,一物有一身、一身有乾坤,一人一宇宙、一物一星辰。英国科学家近年来公布每个人的头发有近 9 万根,我们彝医古籍《宇宙人文论》说:‘天有星辰八万四千颗,人有头发八万四千根’,你看我们老祖宗的认识不知比西方科学早了多少年。在我们 56 个民族里,有本民族文字记载的就数彝族最悠久。彝族文化之根在于伏羲文化,彝族的始祖希慕遮就是伏羲的长子,传到现在是 508 代,有一万二千七百年了。彝族是最早对宇宙的发生、发展、变化、运行的固有规律,进行观察、总结、记载的民族,并用彝族自有的文字和图画清清楚楚地阐释出来,形成了最早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打开了认识神秘宇宙的一扇门。”张老接着讲述道:“彝族文化的代表就是‘十月太阳历’和《河图》《洛书》,这也是当今世界著名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最为崇拜的中华远古文明,当然还包括后来的易经、八卦以及《道德经》等。”

 

张之道11.png

 

       据推测,彝族的“十月太阳历法”源于远古伏羲,大约有上万年的历史。这种纪年方法是将 1 年平均分为 10 个月,每月 36天。再将每月分为三周,每周 12 日。用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12 种动物分别记日。1 年 10 个月,共有 30 周记 360 日,另余 5 至 6 天为过年日。1 年设夏冬两个新年,夏至为大年,冬至为小年。大年三天,小年两天(逢润之年,小年也是三天)。又以两个月为一季,1 年分为五季,每季 72 天。

       中国的远古文化出自夷、戎、蛮、狄等四夷,因为那时汉族尚未产生,那些远古圣人、三皇五帝,其实也是蛮夷之辈。彝族乃是古氏羌族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远古时代就有较为发达的天文学,因此得以在彝族继承和保留了“十月太阳历法”。而后的夏商时期采取了十月太阳历,也因此才有了华夏文明所独具的五行、天干、地支概念。

 

张之道12.png

 

       “汉文化起源于彝族文化”,张老肯定地说:“可以说在文字产生之前,就有了‘十月太阳历’、《河图》、《洛书》,而后世的记载和考察足以证明它们来自远古的彝族文明。而后产生的《黄帝内经》,其中有三分之二的内容是在用‘十月太阳历’的术数理念,来说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怎么诊病、治病和养生。《河图》主天文,为‘立天之道,曰阴曰阳’;《洛书》主地理,为‘立地之道,四面八方’。它们用实心圆、空心圆做符号,来解释四季交替、阴阳消长、昼夜交替,这也是后世易经八卦的来源。”

       “研究民族文化让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国家民族并感到骄傲自豪。一个民族的强盛不仅是在物质上、军事上,同样的文化和精神的强盛才是我们立于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张老自信地说。

 

张之道13.png

 

生命之道 在于奉献

 

       多年来张老从未顾忌自己的健康,不论自己如何辛苦劳累,只要有病患,哪怕是在病中,他都强撑着为患者进行诊疗。家人、领导同事都心疼他,不忍他经常这样过度劳累,他却说:“作为一名受党培养和教育多年的共产党员,能为人民群众做一点奉献,这是应该的”。

       “人的疾病往往来自不正确的观念,所以我治病的第一条是端正患者的思想,有了正确的思想才能有正确的行动。”张老乐呵呵地说,“我也经常告诫我周围的人,一个人能够安身立命、衣食无忧,甚至还有些许零花钱,这就是很幸福的事情了。知足的人最健康、知足的人最幸福、知足的人也最长寿。”

 

张之道14.png

 

       因长期坚守民族医药发掘、整理、研究,1997 年 11 月 28 日,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以“草药大王”为题,报道了张老数十年默默坚守、无私付出的事迹。2018 年 3 月 11 日晚,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2017寻找最美医生”大型公益活动在央视播出。经过前期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荐考查,广泛征集民意,医术医德、专业贡献和群众口碑都极其优异者入选。84 岁高龄的张之道老先生以扎实的工作作风、高尚无私的医德,以及对继承发展彝医药事业的执着追求,赢取了人生的又一座丰碑——全国最美医生!

 

张之道15.png

 

       “是党和人民培养了我,生命不息就要奋斗不止,对彝族医药的传承发展,我责无旁贷。要像彝药九死还魂草一样,不惧烈日酷暑、寒风雨雪,不屈不挠,奉献自己,造福人民健康。”张老坚定地说。手握四项新药发明专利,去外地参会却舍不得为自己买一张飞机票、勉强爬上硬卧上铺的张老;60 多岁高龄在野外采药考察不慎跌落导致髌骨骨折,不久又坚定行走在海拔 4000 多米的张老;为了明确同名异药或是同药异名药材分类、验证功效,不惜徒步行走辗转东西南北的张老,把自己几十年的心血无私奉献给国家的张老……

 

张之道9.png

 

       “我实在太普通,没啥好写的,党叫我做啥我就尽力做好,你们应该报道那些在基层为老百姓看病的乡村医生,他们才是最可敬的人。”张老不断重复这句话,在他老人家看来,他的过往不值一提,他从未放在心上。而他心心念念的是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下去,他热切盼望着社会各界力量能更好地研究传承宝贵的民族文化,不要让它泯灭在历史长河里;他心心念念的是所有的病患和朋友,他坚信彝族医药的独特和疗效一定让人类少病少灾,为人民健康服务。

       他深情地说:“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我们就是一个火炬传递者,把我们民族的根、民族的魂一代代传承下去,要让中华文明照亮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前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