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底下走得最远的人——访陕西省兴平市 内伤难病研究所所长王岗龙
2021-12-09
观看:0

《国医国药》  弘扬国粹

    传承精华    科普惠民


◎ 守正

 

王岗龙1压缩.jpg 


       他,没有健全的体魄,却具备着常人难以体会的坚强意志;他,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村医,却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患者慕名前来就诊;他,没有专家教授所具有的名气,却让全省多家主流媒体竞相报道……

       他就是家住陕西省兴平市内伤难病研究所所长王岗龙。

       王岗龙,男,陕西兴平人。幼时因脊髓灰质炎流行,身染重疾,经父母护爱,多方求治,但最终留下遗憾,左下肢四级残疾。深感病痛之折磨,王岗龙遂立志习医,为更多的受病痛煎熬的患者解疾除痛。青年时期的他立下誓言“发光予社会,献热于病家!”

       1987年王岗龙毕业于兴平县卫校西医士班,1989 年经咸阳地区统考取得西医士资格。同年又求学于北京光明中医函授大学,经过 5 年函授、面授的刻苦学习和钻研,他系统全面地学习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中医四大支柱课程及中医内、外、儿、妇、骨伤等课程,毕业后经地区统考于 1997 年取得中医内科专业行医资格。

       王岗龙凭借对医学的一片赤诚,博览群书,查证依据,反复琢磨,积土为山、积水为海,寓医理于临床,收获颇丰。1991 年王岗龙有幸拜清代名医黄元御第 5 代传人麻瑞亭老先生为师,颇受心传,对内伤难治病有了独到的见解,中西并参,临床疗效颇佳。特别对心脑血管疾患、男性病、妇科经带疾患、消化系胆肝胃肠疾患、颈椎病、血液肿瘤等病疗效卓著。


王岗龙2压缩.jpg

与清代名医黄元御第五代传人麻瑞亭老先生的弟子、陕西名老中医孙洽熙老师在一起


       经过长期的摸索和积累,王岗龙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大夫。因其成绩突出、工作出色,1996 年他被九三学社陕西传统名医学术研究会聘为理事。一边行医、一边研究、一边总结,凭借着执着与努力,王岗龙撰写了很多医学论文和经验报告。他撰写的《气化升降学说对内伤难病的临证思考》,在当年传统名医学术年会上被评为优秀奖并获得兴平市首届科技进步奖的鼓励奖。他还先后发表了《导龙入海医难病》《病疾辨归析》《察舌知病析》等很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得到医学界的广泛认可与赞赏。

       门诊初创时的艰辛与不易已经成为记忆和激励,那个 9 平米的茅草屋诊室已经发展到拥有建筑面积 360 余平方米、业务面积 130 余平方米的卫生室。虽然王岗龙的肢体行动不便,但是他的心却是火热和灵动的,他要用心捂热患者受伤的心,他要用医药救治每一个患者,让他们拥有健康矫健的人生。多年来,他陆续研制出了“光热颈康”和 “除痛还春酒”、“文武定魂散”、“腰痛立愈眼药”等方剂,创立了“体能生态调节剂”理论。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指南针,它使得辨证规律化、组方公式化、遣药精细化成为现实。王岗龙创立的“体能生态调节剂”理论是基于气化升降学说的。气化升降学说是研究“气”的运动变化以解释宇宙的古代朴素的哲学理论,积阳为天,积阴为地,天人相应。人体“气”的升降运动产生的“气化”推动了精血、津液的能量的相互转化,维持了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中焦为枢,阴升阳降、龙虎回环、气机条畅、无病无忧。

       王岗龙医师认为,内伤杂病等难治病,其病机当责之于中气不健,肝胆郁滞, 肺胃上逆,脾肾下陷,致使脾胃不和,肝胆不调,升降失序,上显表之虚热,下显本之湿寒,因而百病由生。


王岗龙3.JPG

      

        “体能生态调节剂”理论的治疗原则遵循了“和中调郁,渗脾滋肝,降浊升清”的原则,使气化升降得以调节,脾升而肝肾随之亦升,胃降而心肺随之亦降,胃善纳而脾善磨,肝不郁而肺不滞,五脏六腑正常有序则诸症皆除、百病不侵。

       王岗龙常说“药不在多而在精”,方证对应,针药并用,升清降浊,平淡无奇的常用药也能创造神奇。“体能生态调节剂”以纯中药饮片汤剂为主,兼施以针灸理疗。常用的药物有白茯苓、生甘草、炒白芍、粉丹皮、制首乌、广橘红、炒杏仁、法半夏等加减化裁。随证灵活调整换穿山龙、土茯苓、泽泻、白术、薏米仁、桂枝、肉桂、当归、瓜蒌、陈皮、佛手、香橼等,用药虽平淡无奇,然效若桴鼓,令人称奇。

       重视气机首在调中,驾驭四维是王岗龙所长的诊治原则和精神内涵。“体能生态调节剂”经过不断的临床探索、学习、总结与升华,并参考与医学相关的边缘资料,融汇“医易相通”的精神内涵,旁纳诸先贤学术思想之精蕴,临证思维具有鲜明的黄元御学术特色及恩师麻瑞亭医术之精华,长期的临床实践与验证,其对于慢性疑难杂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且并无任何毒副作用,是中医药造福人类的又一传承和创新。

       奉献社会,让王岗龙名扬四方!古语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王岗龙在平时的行医过程中,对自己负责的卫生室立下这样几条规定:一是对残疾人、儿童只收医药成本费;二是对家庭困难的孤寡老人分文不收、减半或免收一切费用;三是对临床诊治慎用“三素一水”,以防药品耐受和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四是患者床位观察费及中医实用技术,分文不取;五是治病先治心,从病人进入自己的门诊部,就全方位先进行心理治疗,使病人心情舒畅,如遇知己。

       30 年来,他接待的病人每天多达 40 余人,吸引了陕西、广东、上海等省市的患者前来就诊,仅其减免的费用就数以万计,但他自己却生活简朴,粗茶淡饭。平日里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关爱弱势群体,只要有爱心呼吁,他积极参与爱心捐赠而且号召全家参加,帮助了很多人却从未留下姓名。此外,他还将光热中西医门诊作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接待站,他义务成为解说员、宣传员!吸引更多的人热爱医学、热心医学、奉献医学。


王岗龙4.JPG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付出与光辉同在。30多年来,他治愈的患者和帮助的友人数以百万计,他个人也先后被评为“兴平市自强立志先进个人”“民营科技明星企业家”、“兴平市十大优秀青年”“咸阳市最美家庭”“咸阳市星火带头人”等 10 多个光荣称号,他的研究所被兴平团市委命名为“青年文明号”,陕西广播电台、咸阳电视台、《咸阳日报》、《健康导报》等 9 家主流新闻媒体先后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

       治病救人注定了医学与人文的结合,中华传统医学最能体现这种人文关怀和人道主义精神。王岗龙所长说:“中医不是‘为学术而学术、为医学而医学’的,她涵盖着医学人文之精华,其人文医学思想在人的健康、幸福指数和精神面貌等方面发挥着无与伦比的作用,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生活和传统。中医药的‘医易相通’‘天人相应’的‘整体观’精髓贯穿于整个医学发展史,为民族繁衍、延年益寿、临证诊治、驱疾疗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医药是以人作为研究对象的医学,并不是以小白鼠的试验数据为指标,也不仅仅是在图书馆内查资料、写论文就能治病救人的医学,她是千百年来中华医学家们留下的临床精华和实践经验。我虽残疾,但得上天厚爱,从事医疗卫生行业,治病救人、扶助弱者,为此我心怀感激。生命也许不是很完美,但是在奉献中的人生却很完美。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中、在救死扶伤的征途中,我要做天底下走得最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