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国药》 弘扬国粹
传承精华 科普惠民
致力于
指掌之间的生命修复艺术
——访独特经络穴位诊疗法创始人高志良先生
文/袁利晖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些中医俗语老百姓早已耳熟能详。这里的“通”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又遍布我们全身的人体经络。
经络在人的健康中占有的重要位置,古人对此给予以了生动的评述:“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
中医崇尚“天人合一”。经络就好比地球上的河道,血液就好比河水。河道畅通,水流充沛,万物枝繁叶茂;河道淤堵、水流阻断,则万物衰败萧条。看懂天地自然之理,也就明白保养生命之道,更懂得经络对于防病治病、健康长寿的重要作用。
大道至简,衍化至繁。不谙其理的医生认为经络学简单易懂。而那些医术高明的医生才真正懂得经络运用的奥妙与神奇,正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位致力于经络诊病、调理三十余年的中医专家高志良先生。
“一条少有人走的中医之路”
刚从新加坡回国的高先生,声音洪亮、敦厚朴实。二十多年前,受邀前往新加坡开展中医诊疗工作的他,风尘仆仆之中,乡音未改、淳朴未变。
“我祖籍青岛,家传中医,爷爷和父亲早年从事制造业且基业深厚。儿时的我体弱多病,但脑子聪慧好使,读书学习过目不忘。”悠然间,高先生谈起了学习中医之始。
“在山东大学读书期间,我就对中医产生了浓厚兴趣。奈何家传古籍早在文革时就被亲戚拿走大半,剩下的皆是残编断简、无人问津。我的中医之路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翻阅了留存下来的古籍,如饥似渴的高志良又把能买到的医书买了一个遍,读了一个遍。学业之余,埋头苦读医书便成了他大学时光唯一的热爱。纸上谈兵终须浅,还知此事须躬行。学医要实践,于是他开口恳请自己的姨父带他去医院拜师学习。跟师学习之余,沏茶倒水、鞍前马后也是这位大学生徒弟的日常生活。
“跟师这几年,我的中医学理论更加扎实,中医的整体观和辩证观也更加立体和全面,这为我日后经络诊疗法打下了基础,更加坚定了我走一条少有人走的中医之路”。
少有人走的路必定是一条艰难跋涉的路。为了练习指压点穴,高志良的手指早已变形弯曲;为了强化经络疗法的效果,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习练气功、增加指掌之间的渗透力,成为高志良青年时代至今的必修功课。
少有人走的路也是一条迂回曲折的路。欲做到手到病除,绝非简单之事。从读书自学到拜师学艺,高志良通过各种途径学习钻研并不断总结。在一抚、一按之间,气血是否充足、经络是否畅通、情志是否调达、筋骨是否康健,早已了然于胸;在点、按、揉、捏等手法变换之间,体内风、寒、湿、热已经了然无踪……
少有人走的路还是一条不被人理解的路。“按摩者,所以开通闭塞、导引阴阳”。自古以来,无药而医的按摩导引之术,都被推为上乘之法,正所谓“移气于不足,神气乃得复。”但因按摩导引之术辛苦又廉价,许多专业人士都放弃而另寻他途。而执着于此的高志良却从未放弃。他潜心于经络整体学的浩瀚多姿、他醉心于指掌下气血的微妙流变、他专心于情志与脏腑之间如何相互干扰,他深知“虚者实之、实者虚之”阴阳转换之间的奥妙无穷……
“大禹治水的经络调理之法”
“三十余年来,我运用独特经络穴位诊疗法为几万人进行了调理康复,可以说从经络入手,每个病人的调理效果都很好。”高先生信心满满地说。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脉是主干,络脉是分支。经脉大多循行于人体深部,在人体中有一定的循行途径。络脉循行于人体的较浅部位,有的甚至显现于体表。它们纵横交错,网络于全身,把人体所有的器官、脏腑、孔窍、筋骨等人体组织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高先生继续阐述道:“很多病人不能理解经络之说,我就把经络比作城市的交通网络,或是比作汽车发动机的油管路,这么一比喻,大家就豁然明白,城市的命脉在交通,人体的命脉在经络。”
《经络学》、《阴阳五行学说》与《气血论》这三大传统医学理论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是中国传统医学整体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生命科学的基础。经络系统是气血的载体,也是气血的通路,它具有运行气血、濡养全身、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人体的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均需要气血的濡养滋润,才能够发挥其正常作用,气和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两大物质基咄,但其必须依赖于经络的传注,才能输布全身,以温养濡润全身脏腑组织器官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
独特经络穴位诊疗法是“触诊疗法”与“独特经络点穴疗法”的组合。触诊法是以经络学、气血论等为理论依据,再结合“阴阳五行论”,即五脏六腑的相生、相克、相承、相袭等关系,结合中国传统的中医经络点穴,推拿、针灸、按摩、中医气功理论知识和方法,综合了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探索,总结出来的一套具备独特效果的诊断调理疗法。
经络既是气血的载体,也是人体疾患发生的警报器。人体疾患的发生,都会在经络上或身体的某些特定的部位,出现相应明显的反映或变化。通过望闻问切以及穴位经络检查,就会将身体中已经存在或尚未成型病患找出来,更重要的是,中医治病不会脚疼医脚、头疼医头,而是运用整体观和辩证观,去发现产生疾病的根源,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疾病的产生、发展、变化直至痊愈。独特经络点穴疗法主要是点制人体的经络穴位,激活全身经络,疏通全身血脉,提高人体的气血流速、流量。改善全身气血循环系统,促进新陈代谢,破滞化淤、濡养肌肤,增强各器官组织的生理功能,清除体内毒素,提高其免疫力,达到祛病防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甚至在许多疑难杂症的调理康复中,都发挥了令人称奇的独特疗效。
“大禹治水重在疏而非堵,经络调理也是如此。”高先生耐心地解释道:“对于常见的骨关节病,我常采用地方支持中央的策略,就是疏通病灶周边的肌肉,让气血充沛并滋养筋膜和骨节,然后再施以巧力让骨骼复位。事缓则圆,事急则变,治病调理也遵循此理。”
“我的目标就是让每一个人身心健康”
曾经一位被三甲医院判定为神经元损伤无法医治的病人,在高志良先生精心调理二年后,疾病发展得到控制,不但生活自理,而且还能为家人买菜做饭;
当年一位近六十岁的著名企业家,疾病缠身、双腿无法自由活动,寻遍全国名医求治,但疗效甚微。经高志良先生利用独特经络穴位诊疗法调理后,身体恢复健康。现在八十有余的老人家仍奋战在行业第一线,堪称老当益壮;
一位联合国医疗官员,常年头疼不已,甚至无法控制双上肢活动,曾经因为病痛导致驾车翻入水沟。无奈之下,来到高志良先生的诊所接收中医调理。高先生精准的诊断、独特的手法,出色的疗效,不但解除了让他头疼不已的“紧箍咒”,更让他对博大精深、手到病除的中医药赞叹不已。
……
小到运动员骨裂的快速康复大到调理类风湿疾病、慢性疾病、不孕不育和各种疑难杂症,高志良用自己温暖的双手,抚平人们身体的病痛;用自己的仁爱之心,启迪着人们迷茫的心灵。
“每个生命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而身体是灵魂的宫殿。治病调理,一定要打开心灵的枷锁,释放陈旧的郁结。这是我多年从事中医的经验和感悟。”高先生如是说。
在新加坡工作期间,一对夫妻哭求高先生的救助。他们的独子患有躁狂症,26岁的年轻人不能外出工作。和父亲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发病的他竟要开门跳车,让父亲惊出一身冷汗。高志良先生安慰焦急的父母后,着手开始调理这位病患。他先和年轻人促膝谈心,既解开孩子的心结,又梳理孩子的困惑。接着,他着重调理患者的后背腧穴。“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流注与分流的部位,它们‘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调和气血’,打开腧穴对于祛病疗疾,防患于未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先生着重解释道。
进入工作状态的高先生,精神高度集中,此时的他对于外面的变化不再入耳入心,他的眼里手下只有病人的气血流动、寒湿冷热。内功深厚的他,将内气、意识、力量全部调动在指掌之间,此时他的手掌既像电熨斗又像推土机,指掌所过之处,千年寒冰化作涓涓小溪,淤塞之处必被摧枯拉朽。调理中的患者表现不同,有的寒湿外排,有的吐痰不止,更有甚者嚎啕大哭……
“病邪外排时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但只要排出后,无一例外身体状态会有根本改变。这个26岁年轻人,第一次调理后,精神状态就有较大改观。后又经过几次调理,不但疾病痊愈未见复发,并且早已上班开始了新生活。”
因为社会压力大,新加坡患有精神类疾病的人也是众多,但通过高志良手法心法调理后而重获新生的人也是不胜枚举。
“看到一个个病人再展欢颜并取得一个个崭新的业绩,我是由衷的高兴。我认为,医者要以人性化治疗为先,通俗地说就是医生要‘有人味、说人话、办人事’。医生要善解人意、善解心结。目前大部分的疾病都是情志导致的,孩子有孩子的郁闷,大人有大人的悲伤。医生要善于倾听和疏导。每一个人都是一件得天独厚的艺术品,我所做的就是用心、专心打磨、修复这件艺术品,让他们重新展现应有的璀璨和光华。”
“中医之道重在博学慎思、明辨笃行”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格物致知是我学习中医的次第和体会。”高先生继续谈到。
“读书是我们博学思辨的第一步,很多人会读书但却不会忘掉书。书籍是承载我们过河的船只,如果你已经度过河流,难道你还背着船只继续行走吗?所以会读书,但不要读死书,把书里的精髓辩证吸收后,你就要忘掉那些书,不要让书本知识成为你新的思维枷锁,阻碍你前进的脚步。博学要成为我们更上一层楼的台阶,而非踯躅不前的障碍。”
开放之视野、海纳之胸襟,广采众家之学说,不囿于一隅之见,深思各家之短长,以成自家之学说,这种大容大成的豁达与执着是成就了高志良先生独特经络穴位诊疗法的核心要素。
宋朝的大儒朱熹说:“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这是对三十年来坚持不懈攀登经络诊疗高峰的志良先生最好的形容。“学医之道也是为学之道,更是修身之道。非博学无以致远,非笃行无以明志。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就不可能有全面整体的阴阳辩证观;没有精益求精的探索,就不能悟出复杂的人体系统的相互关联;没有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就不会有天人合一、手到病除的神奇疗效。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修一个善心、真心和仁心。”高先生动情地说。
海外行医二十余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德国、英国、亚美尼亚、瑞士、印尼、斐济、新加坡等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语言的患者,都接受过高志良先生的诊治和调理,他也获得了海内外患者无数的赞誉和感谢。他让外国人进一步认识了中医的伟大,他让中医药走出了国门,服务于世界人民。
“露从今夜白,月是家乡明。离家越久,思乡越切。”高志良先生深情地说:“习总书记指出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智慧宝库的钥匙,这个定位太贴切了,给了我们中医药人无比的信心。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我们古老又现代的东方文明走向世界的一张响当当的名片,我们这代人生而逢时,应当抓住时机,勇毅前行。”
海外二十载的高先生已经着手回国事宜。他说:“中医药最重要的是传承,没有传承中医药就会断代消失,我们就没有起好传帮带的作用。我回国就是要把我毕生所学及其经验传授出去,让下一代继承并发扬光大。国外工作待遇很高,但我的根在祖国,我的心在家乡,这不是金钱利益所能衡量的。我要把更多中医的种子撒在人们的心里,让大家懂得疾病不可怕,有来必有去,让大家对自己的身体有更深的了解,让大家知道怎么防病与治病。”
目前独特经络穴位诊疗法的非遗传承申请已经基本落实,马不停蹄的高志良先生又开始编辑他发明的经络健身操“八部功”“四部功”和“二级棒法”,并陆续将这些珍贵的保养之法公之于众,普惠于民。
“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淡泊名利又兢兢业业的高志良先生,是中国历代仁人志士的缩影。他们以兴国安邦、民族振兴为己任,面对纷纷万事仍然直道而行,用坚毅的品格、坚强的身躯,扛起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的责任,笃行不怠,勇毅前行!